修祠倡议书
各位陈氏宗亲、乡亲、社会各界人士:
木有本,水有源,寻根问祖,人之常情。追溯小塘陈氏大宗祠,始建于明朝间,历史悠久,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解放前夕,小塘村民在小塘陈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,自此小塘陈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。几十年来,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。为了教育事业,小塘陈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,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,如今小塘陈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,随着岁月的流逝,也因年久失修,面貌破败,风光不再。
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,原址归还给陈氏大宗祠。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,重修陈氏大宗祠,势在必行。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: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陈氏大宗祠,恢复其原貌,如之共缅圣祖,光大先辈之业绩,以彰其德;再之美化人文环境,福延后代,惠泽乡里,庇佑子孙。修祠建堂业之崇高,行之艰巨。要修好陈氏大宗祠,希得到各位陈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,更需倡议全体乡亲、族人鼎力相助捐资,随缘乐助,广种福田,共襄善举,筹集资金。恳切希望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,能力不分大小,出钱出力,齐心协力,尽心倾力诚孝,众志成城,完成重修小塘村陈氏大祠堂之大业。捐款数量不限,捐款叁佰元以上者,刻名铭志留念。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,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。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、监督、指导,共同搞好小塘陈氏大宗祠重修工作。
恳请社会各界人士、乡亲、族人踊跃参与。
祖德泱泱,祖祠煌煌;
万世永垂,方土永康!
修祠倡议书 [篇2]
xx-xx大宗祠,是我xx-xx的象征,亦是我族根之所在!宗祠稳固,始祖公安坐其中,佑我族人长安,是我族人的共同夙愿。
追溯xx大宗祠,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(即公元1838年),距今已历172载!翻开族谱的扉页,从字里行间渗出馨香,当年我们的先贤,经过多番的努力,筹备近五十年,才完成族人的心愿,兴建起xx大宗祠,过程可谓艰辛重重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宗祠已经变得木朽墙残,加上白蚁的蛀蚀,后座祖堂的上盖,已于上世纪80年代坍塌,后用锌铁瓦重盖,一直沿用至今。宗祠的前座金中架杉桁等,亦惨遭白蚁、水渍的遗祸,居左边的金中架现已约莫下沉十几公分,凡落雨天,杉桁俱湿,墙体剥落,整座xx大宗祠,大有不胜岁月的重负,行将倒塌之虞!
xx大宗祠曾在上世纪20~40年代间用作办学,培育村中子弟,校名唤作“崇德学校”,而当年上学最年幼的学子,现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八旬老翁了。曾记得2015年8月,旅居加拿大的我族宗亲古大彦先生(版画家古元之子)回到故乡,第一件大事就是上大宗祠向始祖进香。步入祖祠,醒目的“崇德堂”牌匾三个大字映入眼帘,他眼眶都濡湿了,似乎怅然若有所思。后来古大彦先生告诉我们:“父亲古元曾告诫他,家乡的‘崇德学校’就是他当年的启蒙学校。”虽事隔数十年,古大彦先生一直将这番说话铭记于心。今日有幸目睹父亲的启蒙摇篮,更是思绪万千,对“崇德”二字有进一步的理解。现在和那些硕果仅存经已是凤毛麟角的当年学子闲话家常,说起崇德学校的旧事,他们都会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兴致勃勃地告诉你:当年的后门山古树参天,有两人合抱不过的大松树,林中茂密,四时水果应有尽有,生态盎然。更是雀鸟繁衍的理想场所。他们一下课,就抓紧时间去掏鸟蛋、捉雀仔、采野果,然后又结伴偷偷去大碑沟冲凉,捉鱼摸虾,后来又不知怎样被老师、父母知道,又如何处罚他们,忆述起来事情恍如发生在昨日,但一讲起现今的大祠堂,却残破不堪,修缮乏力,一个个都黯然伤神,嗟叹不已!他们更担心的是,随着他们逐一的物故凋零,大宗祠亦跟着灰飞烟灭,不复存在!繁衍六百多年的xx-xx,究竟何处是根,何处是家?漂泊海外的游子,午夜梦回,魂归故里时,他们又情系何处?
去年大寒,我们几叔侄萌生奇思妙想,回故乡古劳寻根问祖。早上七时驾车上路,约两个钟头的车程,回到魂牵梦萦,阔别已六百多年的古劳围。踏进故土,思潮起伏,内心的疑问却越来越多———故乡现在还有些什么亲人?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又如何?他们讲何种方言?广府话抑或客家话?还能认我们作兄弟吗?真是思绪万千,不敢想象。后来我们确定:先找xx大宗祠、再找大宗祠属下的理事会,取出我们一起裹带去的《xx-xx族谱》,说明我们的始祖叫做瑜保公,600年前从鹤山古劳迁居到香山,对方新、旧理事长古伟明、古裕章二先生一一耐心听我们细说缘由,认为切合情理,遂互相称作兄弟。继而在祖祠,向我们的先祖都禄公上香,并于大宗祠门前摄照留念,并约定明年农历九月,回祖家古劳参加三年一度祭祖活动。已近响午,古劳方面的宗亲在西江河边,设宴款待我们一行。大家举杯畅饮,互询近况,共叙祖德,此情此景,令人难以忘怀。酒酣之际,我凝望着滔滔东去的西江水,思绪漂得很远,一千多年前,我们的先祖都禄公,亦是经此水系,带上祖先灵牌,由南雄举家漂流至此,落地生根,开枝散叶,传承千年。通过这些故事,我们深深体会到:祠堂、祖墓、族谱在一个家族中,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它能找回你无价的历史,亦是我中华民族其中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尊祖敬宗,是做人之本,为人子孙,理应时刻紧记。现眼见我们的xx-xx大宗祠日渐颓败,我辈又岂能坐视不顾?大家有否想过,百年之后,我们准备留下一些什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?一座大宗祠,一本完整的族谱,使我xx万代流传,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吗?兄弟们,历史的重担已经昭然落在我们的肩上,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,谁又能够给我们完成此一历史任务呢?今有古族裔孙:古根和、古耀源、古庆伟、古志强、古国祥郑重向外界发出倡议,举阖族之力,重修xx大宗祠、继修《xx-xx族谱》,功成之日,上慰祖先,下抚耆老,免却xx古族百年之忧,诚虔哉,快哉!
去年清明节,在大祠堂的祭祖晚宴上,宗亲古根和、古耀源二先生就率先提出重修大宗祠的建议,得到大家的应声附和,后经过大宗祠临时理事会一年多来的探讨研究,大家意见一致,遂提出重修大宗祠的意向,并聘请江门市嘉和古典建筑工程队作出工程预算,并制作出xx大宗祠的电脑效果图,以供各位宗亲参考,望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,力求工程质量尽善尽美。
现临时理事会决定:
(一) 重修xx大宗祠,向族人、社会各界工商友好筹集资金110万元;(本次出资修建大宗祠功德无量刻石留名以彰其功)
(二) 第五次编纂《xx-xx族谱》的工作同时进行,先做好前期的资料搜集,一一登记在册。
自倡议书发出之日始,愿我族人团结一致,尽自己的一份责任,为完成我们共同目标,作出自己的义务和贡献。还是古根和兄台阐述得好:“我们这一代人的事,就应该由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,为了子孙后代,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吧!”语言简单朴素,有力,古人云:“兄弟同心,其利断金!”让我们共同努力,为早日完成我们的宏大计划,奋斗!奋斗!再奋斗!!!
宗祠临时理事会< ……此处隐藏3805个字……费30万元,计划九月底全面竣工。
重建宗祠是“上敬宗祖,下贻子孙”之大事,身为本宗子民,理应积极参与,欢迎我皖西冯氏之能人智士慷慨解囊,为我宗族之传承、事业之繁荣添砖加瓦,以助我皖西冯氏完成重建宗祠这一壮举。“同根同源脉相连,皖西冯姓一家亲。”捐款人员名单将在宗祠内立功德碑镌名留念,捐款两千元以上者单独立碑,以彰其德!
捐款联系电话:0564-7433536冯克和13865742618冯克营
15324582204冯先立18326200436冯先珍
捐款帐号: 邮政储蓄银行6215993761001038531户名 冯克和
皖西冯氏理事会
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
修祠倡议书 [篇7]
及源自珥陵的各地左氏宗亲:
丹阳珥陵左氏,受姓于春秋时的齐国,西晋年间,左思之子伯玉迁珥陵,为父守墓——“庐墓以居”开基以来,经过近二千年的繁衍生息,现枝繁叶茂,人丁兴旺,左氏后裔遍布全国各地:苏、赣、鄂、湘、粤、桂、云、贵、陕、川、渝、沪、徽、冀、豫、晋、浙、闽等地方的多数左姓,均源自丹阳珥陵。
全国很多地区的《左氏家谱》,开篇作序的标题都是——“丹阳左氏修谱序”,部分地区的《左氏家谱》上,称本支左氏的堂号为“丹阳堂”。
在江西省永新县合东左家,高大气派的左氏祠堂大门上方:丹阳世泽绵千古,素臣家风振万年。
江西省丰城市《左氏大成族谱》第一册载有左恢和左思贤的画像。这两位左氏先祖,均生于珥陵、葬于珥陵。
这一切都表明:全国多地左氏,根脉源自丹阳珥陵。
自春秋时左氏受姓开始,到丹阳珥陵左氏,以及其源自丹阳的左氏后裔,其繁衍发展历程,国史、方志、家谱(各地左氏谱)均有相关的历史记载。
据《孔子文化大典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中华人物辞海》、《宋 嘉定镇江志》、《江苏省通志稿 人物志》、《明 隆庆丹阳县志》、《永新县志》、《清史稿》及各地的左氏老谱所载:
左人郢——孔门七十二贤之一,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临淄伯,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南华侯,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左子,清代又改称先贤左人子。
左 雄——东汉时期官员。于汉安帝时为冀州刺史,任内严肃处事。后入朝任尚书。他任尚书令时实行考试选官制度,对完善察举制作出贡献。
左 思——西晋时为晋武帝秘书郎,闭门十年成《三都赋》,京城贵盛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。
左 恢—— 曲阿人(今丹阳),任尚书左丞,以清高著名京城,迁会稽太守。
左思贤——思、恢公之后裔,润州丹阳人,唐元和年间进士,授翰林,官至吏部侍郎。
左 邺—— 左思贤之孙,润州丹阳人。南唐光化初任衡州司马,时值多故,遂居邑逢桥左坊(今永新怀忠镇)。
左宗棠——湖南湘阴人,江西永新左邺之后裔,晚清军事家、政治家。率军收复新疆,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,是中国近代史上收复失地最多的将领。
左权——湖南醴陵人,江西永新左邺之后裔。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,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,1943年5月在抗战中壮烈牺牲,是我党在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。
……左氏一族,人才辈出,光耀史册!
以上的史料记载及相关事实充分说明,丹阳珥陵是全国各地左氏重要的发源圣地。同时,因历史上有几位左氏显祖长眠于珥陵,所以全国多地左氏宗亲把珥陵这个风水宝地尊为祖陵圣地。
但是,当前丹阳珥陵左氏圣地,残酷的现实情况是:一、左氏祖谱毁于文-革;二、左氏祠堂毁于抗战;三、先祖之墓无迹可寻。
也就是说:如果各地左氏后裔来丹阳珥陵寻根认祖,将面临——无家谱可考;无祖墓可祭;无祖祠可拜!
子孙振振,科第绵绵,(左氏)乃为一巨族焉,祖宗功德岂可忘乎哉?这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、进士出身的河间左氏左敬祖之语。
国不可无史,族不可无谱——国无史则兴衰不明,族无谱则世系无序。
族之有谱,犹水之有源,木之有根—— 族无谱则紊,水无源则竭,木无本则折。
营居(室),必先建庙(祠),立庙必先藏谱——古之制也!
按时以修庙,因年以修谱——勿使缺坏,勿使废坠……。
宗族有谱,兴家旺族,子孙万福!
羊有跪乳之恩,鸦有反哺之义!
以上古言和俗语,充分表达出“修家谱、建祖祠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所以,修左氏谱,建左氏祠,是珥陵左氏当前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。
重修珥陵左氏家谱、重建珥陵左氏祖祠,对本地左氏和源自珥陵的左氏后裔,都具有深远的意义:
一、修谱、建祠,可慰藉左氏先祖在天之灵,可保佑左氏后裔兴旺发达。
二、家谱、祖祠是左氏族人的精神家园:① 让先祖流芳千古;② 让左氏的古今贤人和榜样永录在册,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兴旺发达;③ 让本地左氏人人归根家谱。
三、家谱、祖祠,是源自珥陵的各地左氏后裔寻根祭祖的文字依据和精神寄托。
修家谱,其工作是一个艰辛、细致、浩繁复杂的过程;建祖祠,需要雄厚的资金做后盾。这两项工作,不是靠几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事情,必须依靠每个左氏宗亲积极参与,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个“慰先祖之灵,为后裔祈福!”有意义而又重大的任务。
我们倡议——丹阳本地左氏和源自丹阳珥陵的左氏后裔们,本着自愿原则,慷慨解囊捐款以“修家谱、建祖祠”。也可以多种方式——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、献计献策、齐心协力的帮助珥陵左氏族人完成这两项工作。
我们承诺——对于收到的“修左氏谱,建左氏祠”的专项捐款,将由珥陵左氏族人,选出理财小组专门管理,把每一分钱用在实处,并通过多种方式公布于众,让大家予以监督!
我们保证——在修谱定稿前,为“修谱、建祠”捐款、捐物、出力的人和事,将记于谱中。家谱修成后,按需赠阅、分发和收藏。
同时,对捐款、捐物和出力的善行,都将在左氏祖祠建成后,用功德碑的形式,铭刻成传,表扬今人,激励后人,以表达左氏族人团结互相的精神!
望各地的左氏宗亲们加强沟通,及时联系,提出建议,给予帮助!
祝福所有的左氏宗亲们兴旺发达,万世昌盛!
珥陵联系人:左海荣 051186690659 15952928332 左福来 05118625581
左坤林 18018305290 左 坚 051186693171
修谱建祠办公室:丹阳市珥陵镇左墓桥村
丹阳珥陵左氏修谱建祠委员会
2015年元月15日
邺公后裔 潜江左代华 执笔